江西人去哪打工都方便?“乱世打仗、盛世打工的江西老表”
盛世打工的江西老表:走南闯北的勇气与智慧

一列列火车载着江西人的梦想,穿梭在祖国的山河之间
“阿姨,您也是江西人吧?”去年冬天,我在深圳开往上饶的高铁上,听见熟悉的乡音,忍不住问对面那位头发花白的大姐。她怀里抱着小孙子,脚边堆着大包小包。“是嘞是嘞,南昌县哩!”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“儿子媳妇还在深圳加班,我先把孙子带回家准备过年。”
这样的场景,在开往江西的列车上再寻常不过。我是美娜,今年71岁,土生土长的上饶人。几十年来,我亲眼看着一批批江西人背起行囊走四方,又带着收获归故乡。今天,咱们就聊聊为啥江西人出门打工这么方便,还有那句“乱世打战,盛世打工”的老话到底啥来头。
走四方的江西人:打工大省的震撼数据
江西人有多能“打工”?最新统计显示,我们4518.86万江西人中,竟有1847万人选择背起行囊出省务工!这个比例高达40.8%,不仅超过河南的27%和安徽的33%,妥妥坐稳全国“打工扛把子”的位置。
早在2010年,江西全社会就业人员总量达到2499万人,其中跨省劳务输出681万人,占全省就业总量近三成。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广东、福建等泛珠三角区域,光这两个地方就有356万江西人,占全省劳务输出总量的52.2%。
记得2004年那会儿,江西全省跨省劳务输出达502.6万人,占人口总数的约八分之一,总人数居全国第三,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省。 我们村的小伙子姑娘们,十个有八个都在外头闯荡。
为啥江西人“宁愿千里打工,也不留恋家乡”?
常听年轻人调侃:“环江西带”——周边省份动辄万亿城市、985高校、自贸区层出不穷,而江西像个被遗忘的角落。 话虽扎心,却也道出几分实情。
老家机会少啊! 南昌作为省会,吸引力还不够强。周边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,经济实力都比江西强,而且都有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。 江西的优质企业相对较少,传统行业居多,薪酬吸引力不够。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院所,高考生选择省外的优质高校后,毕业后也不愿回来。
地理位置特殊也是关键。 江西地处长三角、珠三角和闽南金三角的腹地,出门就是发达地区。从我家上饶到杭州,比去南昌还快!这样的区位优势,让江西人“东南飞”成了自然选择。
说走就走:江西人打工的“绿色通道”
政府给铺路搭桥。 早在2001年,江西省委、省政府就把劳务输出作为实现“在中部地区崛起”的战略举措,提出“省内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,省内培训与省外就业并举”的方针。
培训跟着订单走。 江西建立了覆盖省、市、县、乡(镇)四级的就业培训体系,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训练中心116所、社会力量办学机构675家。 农民工培训直接与用工单位对接,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。 万载县联创职业培训学校门口挂着“江西省劳务输出基地”的牌子,在广东、海南等地建立了5个劳务输出基地,学员培训后直接进厂就业。
交通便利得暖心。 现在江西人返乡有 “务工专列” ,票价便宜得让人感动。今年春运期间,深圳西开往南昌的务工专列全程938公里,票价仅72元。一位赣州小伙子黄圣东说得实在:“从深圳到家里400多公里,火车票只要27块,比大巴车便宜300多块钱!” 铁路部门还专门在春节期间加开大量临客,方便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回家过年。
不是只会打工!江西老板遍天下
可别小看江西人!我们不只是打工的料,更是当老板的料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“江右商帮” 就是我们江西商人!从唐宋时期开始,江西人就利用赣江这条南北大通道贩卖茶叶、瓷器和米粮。
如今在外经商的江西人更是遍地开花:
- 鹰潭的“桃酥大军” 约10万人,在全国开了2万余家门店,每年创造近300亿元的产值。火遍全国的泸溪河桃酥就是鹰潭人黄进创办的!
- 南丰人搞木材加工 的在全国有2000多家厂,年产值达180亿元,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。
- 景德镇制瓷业 在明代就非常发达,万历年间镇上佣工“每日不下数万人”,流动人口众多,分工极细。
这些江西商人传承了 “敢为天下先” 的精神,他们勤劳、守信、敢于创新。 南丰刨单板的商人创业初期,在偏远农村办厂,有的甚至遭遇过抢劫,但硬是凭着江西人那股韧劲闯出一片天。
家乡在召唤:打工文化的悄然变化
这些年,家乡江西也在悄悄改变。2020年疫情后的第一个五一,江西接待游客2895.41万人次,成为全国接待游客最多的省份! 井冈山、景德镇、庐山、婺源这些景点越来越红火。
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。临川区实施 “村口工程”,在12个乡镇69个行政村建起“村组车间”,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。上顿渡镇的许淑琴大姐笑得开心:“每天上班8小时,每月工资3000元以上,还能照顾老人小孩!” 目前全区已有1.6万人返乡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。
交通也更方便了。临川区的刘学军大哥感慨:“过去从家里到县城,坐车要1个小时;现在只要20分钟!”全区345个建制村实现乡(镇)、建制村通畅率100%,行政村通客班车率100%。
前几天,我孙子问我:“奶奶,为啥咱们江西人总爱往外跑?”我摸摸他的头说:“不是不爱家,是为了把家建设得更好啊!”
乱世打战,盛世打工。 这八个字承载着江西人敢闯敢拼的精神血脉。从明代景德镇的万千瓷工,到今日遍布全国的江西老板;从挤绿皮车南下的打工仔,到开着轿车回乡创业的企业家——变的是时代,不变的是江西老表那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如今我虽年逾古稀,但看到一列列满载江西儿女的列车穿梭在青山绿水间,心中便充满希望。无论走多远,赣江水的呼唤总在耳边;无论走多久,回家的路永远畅通。(完)
美娜,71岁,江西上饶人,见证了几代江西人的奋斗故事。本文为美娜口述整理,记录江西人走四方的足迹与乡愁。欢迎江西老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!
原创文章,作者:美娜奶奶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echan.shangrao.fun/news/20250630.html